大足石刻职业教育集团
五年发展规划
(2015-2020)
为充分发挥大足石刻职业教育集团的作用,弘扬川渝地方优秀文化传统,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为牵头学校,以石雕石刻行业为依托,以工艺美术类专业特别是民间传统工艺(石雕石刻)为纽带,以聚集优质教学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为目的,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集团化、集约化、连锁化办学,拓宽石雕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提高石雕职业教育集团的服务能力,促进石雕职业教育紧贴社会经济实际,培养与大足石刻行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发展目标
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建设凸现“四个基地”“四个中心”功能的职教集团。
(一)“四个基地”功能
1.教学模式创新基地。在重庆市教科院职成教所的指导和帮助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需求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深入开展石雕石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为推进大足石刻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探索出新的发展道路。
2. 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根据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能力标准,制定石雕石刻专业教师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积极开展师资培训,在普遍培训的基础上,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和相关专业的骨干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兼职结合、学历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教学与专业实践能力、热爱职业教育的优秀双师型教学团队。
3.重庆市特殊人才培训基地。做实组织部精品人才培训项目,积极开展农民工、尤其是三峡农村移民培训转移工作,为全市扶贫工作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4. 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充分利用集团内各学校的国家级、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和开放式实训基地,以及设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为在校学生、集团内企业和社会开展职工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构建大足石刻石刻行业从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或与大足区工程师协会共同开发行业标准并进行职称评定。
(二)“四个中心”功能
1.课程、教材研发中心。通过校企、校所(会)、校校合作,开发和实施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体现产业发展水平、符合企业标准和行业主导性产品技术标准、具有行业特色及企业特色的权威性专业教学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创建特色专业、特色课程和特色实训实习基地,打造集团特色品牌。根据大足石刻石刻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大足石刻石刻行业潜在成长性人才需求和规格要求,为培养适应行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前期准备。
2.教研活动中心。由集团组织,开展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研究,探索实践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改革新路。
3. 技术研发、信息服务中心。依托集团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技术与信息服务,加快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步伐,推进技术成果的转化。
4.就业服务中心。由集团牵头,组建工艺美术(石雕石刻)专业中职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在重庆大足、四川安岳地区建立就业服务工作站,在适当的时候成立实体公司。
三、基本任务
(一)建立集团运行机制
以合作共赢为准则,以优先合作、共同发展为原则,积极发挥成员单位参与集团建设的积极性,建立集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建立校企合作联动机制
1.校企共同规划建设特色实训基地
整合和共享集团内优质教学资源,规划建设体现企业生产过程的集团内各职业学校特色实训基地,探索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研究制订集团内企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计划。
2.开展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
充分利用集团内各学校的特色实训基地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所),为集团内企业和社会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和技能鉴定,构建大足石刻石刻行业从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3.提供技术服务和科研咨询
积极承担大足石刻企业开发任务,加快石雕职业教育集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为推进重庆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探索新路。
(三)建立示范校建设成果共享机制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利用示范校建设契机,研究石雕石刻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研究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产品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扩大工学交替、订单教育规模。
2.开发专业教学标准
开发和实施体现产业发展水平、符合企业标准和行业主导性产品技术标准、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具有行业特色和企业特色的权威性中职石雕石刻专业教学标准,实现石雕石刻职业教育的标准化,打造大足石刻石刻职业教育特色品牌。
3.建设“双师”团队
以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为目标,研究和制订师资培训和交流机制,实现教师、工艺大师(含能工巧匠)双向兼职,优化学校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开展校际间教师教学研究成果和应用技术成果的评比活动,特别是推广和共享示范校建设成果,加强校际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四、实施步骤
集团五年规划分两个阶段实施,即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两年)
在完成集团组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举办针对性的座谈会和征询各方面意愿,正确把握有关方针政策,进一步理顺集团各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细化合作方案和运行机制,确保集团正常运作,并在教学标准研发、双师团队建设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工作,并为第二阶段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阶段争取实现以下具体工作目标:
1.制订并实施相关的管理制度,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相关机构,确保集团正常运行;
2.开展集团专题网站建设工作;
3.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企业、行业专家和职业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开展教材创新研究工作;
4.制订“双师”团队建设规划,构建师资培训和交流机制,实施职业院校教师赴企业培训和教师、工艺大师(含能工巧匠)双向兼职;
5.开始整合和共享集团内优质教学资源,研究制订集团内企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计划;
6.研究制订集团内校企合作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
7.充分利用集团内各学校的国家级、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和开放式实训中心以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为企业和社会开展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提高从业人员技能,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8.组建集团服务中心,集聚集团内职业学校的人才优势,构建集团学生就业信息网,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同时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升学指导服务等。
(二)发展阶段(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三年)
在初见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集团内所有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加大校企、校协、校际合作力度,强化质量意识,全面推进集团化、集约化、连锁化进程,成为具有大足石刻特色的职教集团。
本阶段实现以下具体工作目标:
1.完成石雕石刻专业2至3门核心课程建设;
2.完成大足石刻石刻行业潜在成长性人才需求和规格要求的研究,为培养适应行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前期准备;
3.根据核心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体现“需求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中心”的以“产品导向”的中职石雕石刻2至3门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实训指导手册;
4.形成集团内各具特色的校内实训基地;
5.进一步优化集团服务中心运作机制和学生就业环境,使学生的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6.完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中高职衔接、职前与职后教育联动等重要课题研究,基本完成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7.基本完成满足五年规划实施需要的骨干教师的双师素质培训;
8.深入研究和探索校企合作、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途径。不断总结改革经验,逐步形成石雕石刻职业教育的新经验;
9.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石雕石刻职教集团文化。
五、主要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紧紧依靠市教委和区县教委的坚强领导,定期召开集团领导小组会议,确保集团发展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二)制度保障
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建的理事会是制度保障的基础,由成员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常务理事会是制度建设的主干力量,由成员单位有关人员组成的秘书处是制度建设执行力检验的基石。为保障集团平稳、有序和规范运行,要加强制度建设。需制订的管理制度主要有:《集团成员单位会议制度》《集团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集团教师教学观摩制度》《集团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等。本着自愿、平等、协商、互惠的原则,以契约为基础,以需求和专业建设为纽带,以资源共享和共赢为目标,培养与石雕石刻产业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经费保障
1.政府有关政策和财政资助、项目资助;
2.社会资助或捐赠;
3.集团成员单位缴纳的经费;
4.在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5.其他合法收入。
2014年5月